备案号:粤ICP备18066426号
|
梅城攀桂坊(下市)禄善堂文史研究 《黄遵宪出生地的探讨》 《孝创公尝(禄善堂族产)为八大房建(分)房屋》浏览数:218次
![]() 梅城攀桂坊(下市)禄善堂文史研究 《黄遵宪出生地的探讨》《孝创公尝(禄善堂族产)为八大房建(分)房屋》 “禄善堂黄屋”是朴泉公建于雍正年间(约1752--1760年),约有250多年历史,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有房间约108间。座东南向西北,一围、二斗门,三进、六横、九厅、 12廊、22天井、前有半月形池塘,是典型梅州二斗门(该结构在梅州很少见)殿堂式客家围龙屋,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建筑。禾坪上曾立有十座楣杆,代表禄善堂曾涌现出十位举人和进士。 黄遵宪是禄善堂开基祖朴泉公第六子学诗公的曾孙,经现有资料证明“禄善堂黄屋”,是现代著名诗人、教育家黄遵宪出生地,黄遵宪青少年时期住在“新屋夸(家)”德赞楼。 禄善堂黄屋的开基祖黄朴泉(1730-1829),钦命旌褒五代同堂,讳润,字桂柏,谥孝创,百寿。其为八大房子孙建(分)房屋:善庆堂、爱日堂、德赞楼 、怡怡堂、旺波、诒善堂、 老楼下等,并建私塾三间:上学堂、东坡学堂、桐华学堂等成就现攀桂坊(下市),还有黄圹的昆玉楼众多黄姓围屋。 攀桂坊下市禄善堂黄屋近二百五十余年间,祟文重教,人才辈出,积淀着无穷人文底蕴。朴泉公“五代同堂”世家(十九世至廿三世)有科名官职的人物共152人,其中文进士一名(黄基),武进士一名(奎举).文举人十一名(际虞、鸿藻、鸾藻、遵宪、遵楷、大鹏、学猷、学古、黄俊、敬元、腾骧),武举人二名(奎象、逢辉)。还有黄思基、黄元昌、黄诵梅、黄诰祥、黄元友、黄遵庚、黄金佑、黄祟佑、黄春英、黄元化、黄延济、黄云瑞、黄咸宣、黄律宣、黄文英、黄文彦、黄检昌等许许多多将校、校长、专家、学者。还有《一房二进士九举人》、《一门三将军》等人文佳话。 从禄善堂黄屋的开基祖黄朴泉建办私塾三间,到黄遵宪及其在东山书院创办的“东山初级师范学堂”;黄遵庚创办梅州农校;黄春英首办“广东省立梅州女子师范”和《一屋九校长》、《一横屋四校長》等人文佳话,可以看出下市禄善堂人在推动梅州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梅州下市禄善堂理事会 黄遵宪出生地的探讨
黄遵宪出生地具体是在那个屋?是在德赞楼还是在禄善堂,经现有资料证明,黄遵宪出生是在“老屋”--禄善堂黄屋。黄遵宪青少年时期住在“新屋夸(家)”--德赞楼。 1.资料﹕ 1.1 黄遵宪•诗《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黄遵宪集166页)﹕“我生堕地时,太婆七十五”…… ; 1.2 黄子敏(黄遵宪亲堂侄)•诗《孝创公尝筑新楼一座余住其上偶成数首》; 1.3 黄遵宪•诗《乱后归家》(黄遵宪集85页) “……。一炬成焦土,先人此敝庐(自注:曾王父建筑)。有家真壁立,无树可巢居。小妇啼开箧,群童喜荷锄。苔花经雨长,狼藉满家书。便免颠连苦,相依此一窝。窗虚添夜冷,屋漏得天多。豺虎中原气,蛟螭海上波。扫除勤一室,此志恐销磨。” 1.4 . 黄遵宪•诗《巳亥杂诗(八十九首)》(黄遵宪集242页)“五十年前事未忘,白头诸母说家常。指渠堕地呱呱处,老屋西头第四房”。 1.5 張应斌•《黄遵宪与太平天国》;湛江师范学报•2003•第4期。详请见该论文; http://www.doc88.com/p-1846882060796.html 1.6. 履解公• 黄氏族谱《梅州刻谱》履解公续编 第一百零五页:“二十世 学诗公,妣李氏,男六人:…。字亨甫,……妣李氏谥德赞生于乾隆三十九年甲午岁十月廿二日丑时,终于咸丰八年戊行岁七月廿六日,享年八十五寿…”; 2.讨论: 从以上资料可以说明﹕ 2.1. 黄遵宪出生时(道光廿八年)其曾祖母李太夫人还健在,李太夫人去逝时黄遵宪已10岁; 2.2. 德赞楼是“孝创公尝”(禄善堂族产)出资为六房建造的楼房; 2.3. 德赞楼是一座:座南向北、三厅四花厅、有六个天井的中式二层楼房。正中是三厅二天井、东西两侧,从东至西各有三排房间,面对天井组成,那排那间算是“西头第四房”,无法确定,而且还得分楼上还是楼下。只有平房、横屋结构的禄善堂才有“西头第四房”的可能。 黄遵宪与黄子敏是亲堂侄,黄子敏•诗《孝创公尝筑新楼一座……》中称〝筑新楼〞,那德赞楼就是“新屋”。那时期称“老屋”的只有黄遵宪高祖兴建的禄善堂(至今我家人仍称德赞楼为“新屋夸(家)”,禄善堂为“老屋夸(家)”)。 黄遵宪•诗“指渠堕地呱呱处,老屋西头第四房”。所称“老屋”指的就是禄善堂。 (估计黄遵宪出生时(公元1848年)还是一个多代同堂的大家庭,因在旧时,尤其是有家产的富裕家庭,不到万般无奈是不会分家的。估计分家的时间应是大平天国军队攻占嘉应州后)。 2.4. 德赞楼应在黄遵宪曾祖父时开始兴建。并在1865年被大平天国军队部分烧毁。因这次战争已耗尽了禄善堂族产,“孝创公尝”已无力、也不可能再出资修复,好多年后才由黄遵宪出资修复。 2.5.“德赞”是黄遵宪曾祖母李太夫人的“谥称”(去逝后的尊称),用“谥称”为屋名,应是该屋在其逝后才落成使用{(李太夫人生于乾隆卅九年(1774),逝于咸丰八年(1858年)}。; 2.6. 張素珍,诗《孝创公尝筑新楼一座……》中称“筑新楼”,一般称“筑新楼”时间不会超过二代,最多三代内,应在黄遵宪(堂弟媳張素珍)曾祖父时开始兴建,祖父与父亲时落成。 所以德赞楼落成使用时间是:黄遵宪曾祖母李太夫人去逝后,至德赞楼被大平天国军队部分烧毁时(1865年),以此推算德赞楼落成使用时间应是1858年至1865年间。 3•评论: 综上所述,因为黄遵宪出生时(公元1848年),德赞楼还未落成使用,所以黄遵宪出生地是在“老屋”禄善堂黄屋。黄遵宪青少年时期住在“新屋夸(家)”德赞楼。 欢迎各界人士共同深入探讨。 附: “德赞”是黄遵宪曾祖母李太夫人的“谥称”(去逝后的尊称),并不是德赞楼黄裕宏宗亲在《大伯公—黄遵宪》文中所云所云“…,嫁至黄家后称为德赞婆”(详见:2016年梅州江夏文化研究会编“梅州黄氏总祠记念画册”笫53页),那有嫁后称为“婆”之风俗,以此商榷。 说明:1、本文于2014年3月13日在“文化之乡—梅州论坛” http://bbs.meizhou.com/thread—238905—1—1.html发表多年,征求不同见解,共同探讨,至今未发现有任何异议,欢迎各界人士共同深入探讨。 2、林振武、郑海麟、魏明枢、郭真义等编著,《黄遵宪年谱长编》,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华书局2019年7月北京第一版,国际书号∶ISBN 978-7-101-13865-8.第16 页∶“三月二十四(4 月 27日),黄遵宪生于嘉应州城东攀桂坊(今梅州市梅江区下市)黄屋禄善堂老屋西头第四房。”
孝创公尝(禄善堂族产)为八大房建(分)房屋
少儿时代曾听老人这么说:“孝创公尝(禄善堂族产)”为八大房建房屋,根据现有资料,试证如下: 1. 资料﹕ 1.1 黄子敏(黄遵宪亲堂侄)•诗《孝创公尝筑新楼一座余住其上偶成数首》; 1.2 黄遵宪·诗《乱后归家》(黄遵宪集85页) “……。一炬成焦土,先人此敝庐(自注:曾王父建筑) 。有家真壁立,无树可巢居。小妇啼开箧,群童喜荷锄。苔花经雨长,狼藉满家书。便免颠连苦,相依此一窝。窗虚添夜冷,屋漏得天多。豺虎中原气,蛟螭海上波。扫除勤一室,此志恐销磨。” 1.3 履解公· 黄氏族谱《梅州刻谱》续编 第一百零五页; 2.讨论: 从以上资料可以说明﹕ 2.1. 德赞楼是“孝创公尝”(禄善堂族产)出资为六房建造的楼房。黄遵宪与亲堂弟媳張素珍是同辈、是同时期同一祖父的堂兄弟媳,張素珍,诗《孝创公尝筑新楼一座……》中称〝筑新楼〞,那德赞楼就是“新屋”。那时期称“老屋”的只有黄遵宪高祖兴建的禄善堂(至今我家人仍称德赞楼为“新屋夸(家)”,禄善堂为“老屋夸(家)”)。 2.2. 德赞楼应在黄遵宪曾祖父时开始兴建。并在1865年被大平天国军队部分烧毁。因这次战争已耗尽了禄善堂族产,“孝创公尝”已无力、也不可能再出资修复,据说好多年后才由黄遵宪出资修复。见《黄遵宪与太平天国》 - 期刊论文 http://www.doc88.com/p-1846882060796.html 2.3. 〝德赞〞是黄遵宪曾祖母李太夫人的〝谥称〞(去逝后的尊称),用〝谥称〞为屋名,应是该屋在其逝后才落成使用{(李太夫人生于乾隆卅九年(1774),逝于咸丰八年(1858年)}; 2.4. 黄遵宪与黄子敏是亲堂侄,黄子敏•诗《孝创公尝筑新楼一座……》中称〝筑新楼〞,一般称〝筑新楼〞时间不会超过二代,最多三代内,应在黄遵宪曾祖父时开始兴建,祖父与父亲时落成。所以落成使用时间是:黄遵宪曾祖母李太夫人去逝后,至德赞楼被大平天国军队部分烧毁时(1865年),以此推算德赞楼落成使用时间应是1858年至1865年间。 估计黄遵宪出生时(公元1848年)还是一个多代同堂的大家庭,因在旧时,尤其是有家产的富裕家庭,不到万般无奈是不会分家的。估计分家的时间应是大平天国军队攻占嘉应州后。 3. 评论: 综上所述,德赞楼是“孝创公尝”(禄善堂族产)出资为六房学诗公建造的楼房; 孝创公尝(禄善堂族产)”不可能只为六房学诗公〝筑新楼〞,不给其他‘儿子’〝筑新房〞,理应当是为八大房建(分)房屋。八大房子孙建(分)房屋:善庆堂、爱日堂、德赞楼、怡怡堂、千顷楼、旺波、诒善堂、 老楼下 、并建私塾三间:上学堂、东坡学堂、桐华学堂等成就现攀桂坊(下市),还有黄圹的昆玉楼众多黄姓围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