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案号:粤ICP备18066426号
|
初考东晋黄峭浏览数:237次
本站声明:所有探讨性文章,本站不持立场,仅供宗亲们研判和参考。欢迎投稿(请发至研究会邮箱:mzjxhs@163.com),共同探考。初考东晋黄峭 黄福来(2018 年9 月)
“黄峭娶三妻共生二十一子”的故事众说纷纭,是非莫辩。各地的族谱记载了似是而非的多个不同年代的黄峭,给其后裔寻根问祖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东晋黄峭“娶官氏、吴氏、郑氏,生子二十一,遣子”的故事与唐末邵武黄峭非常相似,是否是同一个人,被后裔修谱一分为二搞错了,值得研究。本文查谱觅迹,抛砖引玉,初考东晋黄峭。
一、黄天爵支派曾经认东晋黄峭为上祖(一)《长沙春华山黄氏族谱》 《长沙春华山黄氏族谱》之“江夏源流”: 始迁祖黄天爵,系出暇公房。暇公传十三世至公,公生于元至元二十七年 (1290)庚寅,世居江西省南昌府丰城县瓦子街,卒未详,葬江西洪岸山内,子山午兼壬丙向,有碑。子六:均普、均益、均美、均慈、均并、均弟。 《东岭老叙》:传至九十七世孙名峭,为徐州刺史,生廿一子,因孙恩作乱,八郡皆为恩有,公不敢离任,但命厥子各走四方避离,临别乃赋诗以勉之,曰:勒马奔程自主张,男儿随处可开疆,远游外境非吾境,久在他乡即故乡。继志莫忘莲胆苦,传家须并桂兰香,我居官守难逃避,惟願尔曹百世昌。……若溯沇江之源流,实朝端之嫡派。朝端生子志完,志完生子允兴,允兴生子二:长闰父, 幼汝遇。闰父之孙曰保义,厥后,保义生縈,縈生洪,洪生子五,长曰暇,…… 惟暇公徙居剑邑为沇江之一世祖。 乾隆三十五年(1770)庚寅岁孟奉月谷旦 裔孙谨识 信息解读:乾隆三十五年(1770),黄暇十三世孙黄天爵支派修谱已经认东晋黄峭为暇公房上祖,传承世系:峭——朝端——志完——允兴——闰父——暎魁——长育——演——保义——縈——洪——瑕。 (二)《中湘黄氏四修族谱》(1866 年修)黄茂四、黄茂五系黄天爵曾孙,原籍吴西南昌府丰城县,世居沇江,迨前明洪武二年乃迁楚南长沙府湘潭县下黄龙巷居焉,立业花桥、石湖等处。 黄茂四,字尊伍,号花桥,元至元二年(1336)丙子八月十八日辰时生。黄茂五,字尊三,号石湖,元至元四年(1338)戊寅十月初四日未时生。 《中湘黄氏四修族谱》(1866 年修)之《源流叙》: 黄氏之出嬴姓也,鼻祖伯益公历事唐虞夏三朝,累功封其子大廉于有黄之地,子孙世守,遂以黄为姓。……远瞻仕晋为征虏将军,瞻子讳峭仕晋为徐州刺史, 三妻二十一子,因孙恩作乱,命各子分逃四方之胜地为家,临别作诗嘱之。我祖端公,峭公第十七子也。……演之子讳珏居婺州之金华,官他唐节度使。珏子縈为右仆射,縈生子洪。洪生子瑕,官银青光禄春夫,由婺州金华徙丰城沇江,为沇江一派祖。自益祖至瑕公则九十九派矣。 《中湘黄氏四修族谱》(1866 年修)之《黄氏得姓源流录》: 峭,字肖山,为东晋徐州刺史。因孙恩作乱,八郡皆恩所据,当时盗贼蜂起,人情危懼,公不敢离任,但命厥子各走四方避难,且欲择胜地为家世焉,离别时作诗八句,以勉之,诗曰:勒马奔程自主张,男儿随处可开疆,远游外境非吾境, 久在他乡即故乡。继志莫忘莲胆苦,传家须并桂兰香,我居官守难逃避,惟願尔曹百世昌。娶官氏、吴氏、郑氏,俱封夫人,生子二十一:朝赞、朝辅、朝兴、朝恭、朝选、朝正、朝栋、朝匡、朝先、朝达、朝登、朝楷、朝钦、朝范、朝柱、朝幹、朝端、朝昇、朝襄、朝侃、朝植。 峭十七子,朝端,字宏宇,生二子:尚文、志完。志完,生子二:显仁,允兴。 允兴,生子二:闰父、汝愚。闰父,生子九,七子暎魁。暎魁,生子一,长育。 长育,生子二,演、湛。 演,仕隋炀帝为大理司直,娶御史大夫裴直之女,生子一:保义。 保义,讳珏,居婺州金华,为唐节度使司。娶御史伏伽之女,生子二:縈、槩。 縈,为右仆射知政事,娶周氏,继娶琅琊王氏,生子二:洪、浩。 洪,字大本,迁居豫章洗马池杏花村,娶蔡氏、曾氏,生子五:瑕、琬、珍、璞、琛。 《中湘黄氏四修族谱》(1866 年修)是黄瑕派黄茂四、黄茂五裔孙修的族谱。族谱记载的传承世系:峭——朝端——志完——允兴——闰父——暎魁——长育 ——演——保义——縈——洪——瑕——睿——暠——巽——遇和——表—— 得礼——彦辅——潜——世中——震——宣仪——尚文——天爵——均普—— 荣大——茂四、茂五。 《中湘黄氏四修族谱》(1866 年修)只记载东晋黄峭第十七子朝端至保义的传承世系,其他儿子的传承世系完全失记。 信息要点: (1) 黄峭,字肖山,娶官氏、吴氏、郑氏,俱封夫人,生子二十一。 (2) 黄峭为东晋徐州刺史,孙恩作乱,不敢离任,命二十一子各走四方避难。 (3) 离别时作诗八句,以勉之,诗曰:勒马奔程自主张,男儿随处可开疆,远游外境非吾境,久在他乡即故乡。继志莫忘莲胆苦,传家须并桂兰香,我居官守难逃避,惟願尔曹百世昌。 《晋书》卷十:隆安三年(399 年),十一月甲寅,妖贼孙恩陷会稽。……五年春,二月丙子孙恩復寇浹口……六月甲戌孙恩至丹徒……元兴元年(402 年)……临海太守辛景击孙恩斩之。 信息解读:《中湘黄氏四修族谱》(1866 年修)只记载东晋黄峭第十七子朝端至保义的传承世系,其他儿子的传承世系完全失记。孙恩公元399 年至402 年作乱。东晋徐州刺史黄峭命二十一子各走四方避难的故事有背景资料可证。但无法证明东晋徐州刺史是否叫黄峭,是否娶官氏、吴氏、郑氏,是否生子二十一。 (三)湖南黄氏合宗于江夏黄香《湖南黄氏世谱序》(光绪四年秋八月):黄氏之合宗以江夏为断。 《湖南黄氏祠馆纪略》(1891 年修): 二十一世:孟僯,生唐高宗仪凤丙子(676 年)二月十五日,世居江夏安陆,天寶丙戌进士,官御史,卒葬于盱江,子孙遂家焉。娶李氏,合葬麻姑山,子一:瑶华。 二十二世:瑶华,娶张氏,子一:翰。 二十三世:翰,娶许氏,子三:省谕、省和、省居。 二十四世:省和,字保义,生唐德宗贞元丙子,为崇德县令,因乱迁婺州金华,娶王氏,子一:縈。 二十五世:縈,字宗高,生唐文宗太和己酉(829),奉父迁婺州金华,娶李氏,子二:洪、浩。 二十六世:洪,授承事郎,娶周氏,子三:珌、暇、珍。 信息解读:湖南黄氏合宗于江夏黄香,确认黄孟僯为黄保义曾祖。 (四)居住在湖南的黄天爵支派合宗于江夏黄香 居住在湖南的黄暇房黄天爵支派合宗于江夏黄香,否认东晋黄峭为其上祖,改认黄孟僯为黄保义曾祖。现举偶《湖南黄氏初修世谱》(1878 年修)记载的黄天爵支派房。 梽木山房:始迁祖曰文勉公,系出暇公房。暇公传七世至得礼,得礼传宾卿。宾卿传宣仪生尚文,尚文生天爵。天爵生均美,世居江西丰城县。均美生文勉,明永乐间始迁长沙临湘都六甲梽木山黄家卫。 新康都八曲河房:始迁祖曰荣宗公,系出暇公房天爵公。天爵生均普,均普生荣宗,世居江西丰城县拖船埠,明洪武元年初迁长沙县西沙河湾,再迁新康都八曲河。 榔梨市房:始迁祖曰松汉公,系出暇公房天爵公。天爵生均慈,均慈生松汉,世居江西吉安府卢陵县儒行乡,明正统中始迁湖南长沙县榔梨市。 六滩房:始迁祖曰邦公、杰公、欲公、溢公,系出暇公房,暇公传十三世至天爵。天爵生均普。均普生荣宗,明洪武元年戊申由江西初迁湖南长沙县河西都白沙围,再迁新康都沱左围。荣宗长子邦,次子杰,三子玉,四子欲,五子溢,其裔孙各分徙。玉公详八曲河房。邦、杰、欲、溢四公并详六滩。 河西都回龙洲房:始迁祖曰定公,系出暇公房。天爵生均慈,均慈生廷柏。廷柏生鸾、凤、凰、定,世居江西丰城瓦子街。明洪武二年,定公偕兄始迁善化县南三里南湖港,后迁长沙县河西都回龙洲。 社塘冲房:始迁祖曰崇虎公,系出暇公房天爵公。天爵生均并,均并生辛二。辛二生恩,恩生伯江。伯江生道云,道云生崇虎,明正德己卯,始迁湖南长沙县万寿都一甲塘冲。 塔寺前房:始迁祖曰鸾公,知山东泰州,系出暇公房天爵公。天爵生均普,均普生荣常。荣常生朝元,朝元生佑和。佑和生子容牛、保牛。保生蛟、龙、凰、凤、鸾,明宣德五年,鸾始迁湘阴隄南文星桥塔寺前。 樟树港房:始迁祖曰朝相公,系出暇公房天爵公。天爵生均普,均普生荣宗。荣宗生玉,玉生继贤。继贤生鴌,鴌生国琦,明嘉靖四十二年迁湘阳县东南管邑。国琦生旭采,旭采生朝,始迁县南三十里樟树港卢家冲。 园木岭房:始迁祖曰万隆公,系出暇公房天爵公。天爵生均普,均普生荣昌、荣大,世居江西丰城县,明洪武八年荣昌公迁浏阳县西黄家湾。荣昌生万昭、万隆、万能。万隆始迁县北樟树桥园木岭。 瑕甫房:始迁祖曰正文公,系出暇公房天爵公。天爵生均弟,均弟生仲和。仲和生开明,开明生永康,世居江西丰城县。永康生正文,明宏治三年始迁浏阳县北乡永安市,后迁瑕甫。 山霄头房:始迁祖曰道公,系出暇公房天爵公。天爵生均并,均并传四世至道源,世居江西丰城县,知尚宁府,解组归迁湖南长沙县万寿都,传三世至锡嘏公,再迁善化八都洞井铺,又传七世至遂之,明崇祯中三迁省垣南门外碧湘街。 遂之生道字非常,偕弟遴次于康熙中始迁浏阳县西乡山霄头。 西乡镇头市鸡首洲毛家洲房:始迁祖曰荣常公,系出暇公房天爵公。天爵生均普,均普生荣常、荣宗、荣昌、荣大,世居江西南昌府丰城县瓦子街。荣常明洪武年间始迁浏邑西乡二十六都鸡首洲毛家洲。 万家赛房:始迁祖曰光诚公,系出暇公房天爵公。天爵生均并,均并生辛二。辛二生允湘,允湘生正发。正发生桂海,桂海传十一世至兰春,生添富,添富生秀芳,明正德年间,由江西迁湖北樊城,历传至清贵,生文裕。文裕生光诚,乾隆间迁安陆府天门县,旋迁湖南善化望城坡,后迁湘潭六都万家赛。 石竹代旺山房:始迁祖曰茂五公,系出暇公房天爵公。天爵生均普,均普生荣大,荣大生茂五,明洪武二年始迁湖南长郡湘潭县地名花桥石竹上五都代旺山。 金盆桥房:始迁祖曰辛三公,系出暇公房天爵公。天爵生均并,均并生辛三,世居江西吉水县,明初以举人选授浏阳县知县,解任后遂占籍宁乡县金盆桥。 《湖南黄氏初修世谱》(1878 年修)记载的黄天爵支派房还有很多,至此就不一一例举了。 总而言之,原来认东晋黄峭为祖的黄天爵裔孙,已经合宗于江夏黄香,否认东晋黄峭为其上祖。
二、黄庭坚之孙黄醮支派曾经认东晋黄峭为上祖(一)《江夏黄氏续修族谱》(1882 年修) 《江夏黄氏续修族谱》(1882 年修)序(光绪八年壬午仲冬月上浣谷旦,山谷公派下嗣孙景洵氏鄴邨敬撰):山谷公居豫章分宁之双井,系唐刺史吉琳公十世孙,乃吾族嫡派祖也。……因发谱引规章,凡各府州县黄氏出自山谷公者均一体合修,而各府州县族人亦踊跃从事,乃遵豫章老谱以山谷公之十世祖吉琳公为开派,略者详之,误者正之,越数寒暑而剞劂竣。董其事者,族尊葆生倡之于前,祥盛、立盛、瑞香、仕範、先萼、先藩、松乔、履安、先辅诸公成之于后,鄴邨不过随后赞襄而巳。 光绪八年(1882)壬午仲冬月上浣谷旦山谷公派下嗣孙景洵氏鄴邨敬撰 九七:峭,字肖山,为徐州刺史,娶三妻官氏、吴氏、郑氏,生二十一子。…… 十七朝端。 百三:嘉,字长育,生子二:长吉琳名演、次吉琼名湛。 一派:吉琳,唐大历七年壬子正月初七生,官忠州刺史,赠封荣禄大夫。子三:保仁、保义、保信。 二派:保义,字尊贤,贞元十二年丙子九月初八生,子一:縈。三派:縈,字自安,号宗高,配李氏,子二:洪、浩。 《源流世系》: (1)黄帝……(10)伯益……(97)峭——朝端——志完——允兴——闰父——暎魁——嘉(字长育)——吉琳(名演)——保义——縈——浩——玘— —瞻——元吉——中理——湜——庶——庭坚——相——醮。 参予编修《江夏黄氏续修族谱》的黄先萼之传承世系如下:醮——培——瑜 ——镛——顺——捷——瞻——耀——祖僊——德华——瑀——功庆——大筹 ——光羡——宗喜——镇岚——福兆——庭清——均丰——继懸(1430)——显 炽(1463)——学翔——时贤——重轩——臣谟——裕采——后生——及昆—— 孝叠(1712)——承祚(1779)——先萼(1810)。 (二)《黄氏族谱》(光绪戊戌[1898]合修)《源流总序》(志祥公房下裔孙镇南珍和氏谨录):远瞻仕晋,安帝封征虏大将军,生峭公,为徐州刺史,生二十一子。值孙恩作乱有八郡,公以谢许国,命子避难四方,临别赋诗以勉之,诗曰:勒马奔程自主张,男儿随处可开疆,远游外境非吾境,久在他乡即故乡。继志莫忘莲胆苦,传家须并桂兰香,我居官守难逃避,惟願尔曹百世昌。命二十一子各执诗一首,即便登程。……而朝端公者则我沇江双井之嫡派祖也。端生志完公,完生允兴公,兴生闰父公、汝愚公。闰父公翰林学士生九子一女,皆官至尚书。……惟暎魁公官翰林侍读生长育公,官直阁大将军。育公生吉琳公、吉琼公。琼公授文林郎居巴山。琳公官大理司直诰授荣禄大夫,生保仁公、保义公、保信公,义公银青光禄大夫居婺州金华,生縈公。……庭坚公龙图阁大学士,予谥文节,生相公,官著作佐郎,诰授朝奉大夫。 《合修族谱序》(光绪戊戌岁[1898]仲秋月志祥公十四世孙文焕少尹氏谨序):文节公者吾族迁湘祖之祖也,其五世孙曰(王彦)、曰瑜。咸丰中吾族各支其谱,乔房、酬房为一谱祖,志祥、志宁,(王彦)之十六世孙也。洪房、铎公为一谱祖,添麟瑜之十七世孙也。其曰乔房者,明初志祥、志宁由江西迁湖南西乡之丁家山,旋迁乔山围,其子姓故谓之乔房。曰酬房者志祥公七世孙学盟由乔山围迁居酬塘山,其子姓因以名也。其曰洪房者,明初添麟由江西迁湖南湘荫醵乡陆家营,生世洪、世铎,其子姓故谓之洪房也。曰铎房者,世铎公迁古塘围北,其子姓故谓之铎房也。 黄庭坚至志祥的传承世系:庭坚——相——醮——培——(王彦)——锦— —颐——伟——辉——祖拔——德鼎——前五——功杰——大庵——光漉—— 宗舞——镇藩——福顺——庭举——志祥。 志祥,字云庭,号瑞楼,明建文元年己卯八月初一日巳时生,配鲁氏,子一:鼎湖。 黄庭坚至添麟的传承世系:庭坚——相——醮——培——瑜——钦——宗— —修——景谅——炽——祖祥——德显——前辅——功浦——大俊——光鸿— —宗浼——镇籓——福罡——庭卿——均瑞——添麟。信息综合:黄醮支派曾经认东晋黄峭为上祖。 (三)黄庭坚七世祖以上失其譜《黃育字序》(黄庭坚撰):會稽黃渥與庭堅皆出於婺州之黃田,七世以上失其譜。 《跋七叔祖主簿與族伯侍御書》(黄庭坚撰):吾髙祖本東陽人,與吾姪五代祖實親昆仲也。 《叔父和叔墓碣》(黄庭坚撰):黄氏自婺州来者讳瞻,以策干江南李氏,不用,用为著作佐郎知分宁县。……其后吴楚政益衰,著作乃去官游湖湘间。久之, 念山川深重,可以避世,无若分宁者,遂将家居焉。……著作生元吉,豪杰士也, 买田聚书,长雄一县,始宅于修溪之上,而葬于马鞍山。马鞍君生中理,赠光禄卿,光禄始筑书馆于樱桃洞、芝台。两馆游士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故诸子多以学问文章知名。黄氏于斯为盛,而葬于双井。光禄生茂宗,字昌裔,……登科授崇信军节度判官……崇信生育是为和叔。 《叔父(亷)給事行狀》(黄庭坚撰):黄氏本婺州金華人,公髙祖諱瞻,當李氏時來游江南,以策干中主,不能用,授著作佐郎知分寧縣,解官去游湘中,久之,念藏器以待時,無兵革之憂,莫如分寧,遂以安輿奉二親,來居分寧,因葬焉。公曾大父及光禄府君皆深沉有䇿謀而隠約田間,不求聞達。光禄聚書萬巻, 山中開兩書堂,以教子孫,養四方游學者,常數十百。巳而仕於中朝多鉅公顯人,故大夫公十伯仲而登科者六人,凡分寧仕家學問之原,蓋皆出於黄氏。公少舉進士有聲场屋間,登嘉祐六年進士第,授宣州司理參軍。 《李夫人墓銘》([宋]陳師道撰):夫人,連昌人,李姓,溧水尉贈特進之子大理丞知康州黄庶之妻,集賢校理佐著作庭堅之母也。……男五:大臨、叔獻、叔達、仲熊、校理其次也。 《黄氏世谱》(光绪六年版):文节公黄育自说云,会稽黄渥与庭坚皆出于婺之黄田,七世以上失其谱。是黄氏世谱自公之六世祖始,而七世以上皆阙也。旧谱于文节公六世祖以上增入数世,似非文节公世谱之旧,相沿既久,姑存其概,而信而徵者仍以文节公六世祖为断也。 传承世系:玘——瞻——元吉——中理——湜——庶——庭坚。 (四)居住在湖南的黄庭坚派合宗于江夏黄香居住在湖南的黄庭坚派合宗于江夏黄香,认黄孟僯为黄保义曾祖。现举偶《湖南黄氏初修世谱》(1878 年修)记载的黄庭坚派房。 瑞灵台房:始迁祖曰明公,系出玘公房庭坚公。庭坚传六世孙曰元秀,世居江西分宁县双井,元秀生明,于明初始迁湘阴县北七十里瑞灵台。 太平瑕房:始迁祖曰官重公,系出玘公房庭坚公。庭坚曾孙曰朝宣生颂,颂生世仁。世仁生以洛,以洛生晨虎。晨虎生丙亿,丙亿生伯琦。伯琦生福悠,世居江西分宁县修口,福悠生官重,明洪武八年始迁有县北百一十里太平瑕。 黄家寨房:始迁祖曰思白公,系出玘公房庭坚公。庭坚曾孙曰朝汶,世居江西分宁县修口,宋宁宗嘉泰三年迁平江县九峰,朝汶生文佳。文佳生世龙,世龙生以隆。以隆生晨,晨生丙一。丙一生万圭,万圭生福三。福三生仕雄,仕雄生孟一、孟二、孟三。孟一生思舟、思白。思白明洪武三年始迁黄家寨。 太平瑕房:始迁祖曰宗达公,系出玘公房庭坚公。庭坚曾孙曰朝汶,迁平江县九峰。朝汶十世孙曰孟三,孟三生思赋,官江夏县丞,思赋生宗达,明初迁湘阴县北百一十里太平瑕。 新市房:始迁祖曰荫富公,系出玘公房庭坚公。庭坚曾孙曰朝政,迁平江县,朝政生文卿。文卿生世凤。世凤生以师。以师生熠。熠生西园、东壁。西园生南金,南金生徵仕。徵仕生崇德,崇德生孟振。孟振生思辉,思辉生秀一。秀一生荫富,明初迁湘阴县北乡七十里新市。 龙家滩花门楼房:始迁祖曰麟公,系出玘公房庭坚公。庭坚曾孙曰朝政,由江西义宁州仁乡里若腾源迁汉昌,继由汉昌迁平江,朝政传十三世至麟公,明洪武由平江再迁湘阴县北九十里龙家滩花门楼。 斩鱼桥房:始迁祖曰必先公,系出玘公房庭坚公。庭坚曾孙曰朝汶,迁平江县九峰。朝汶十世孙曰孟二,元至正间迁长沙白沙桥。孟二生思明,迁湘阴石门寺。思明生宗直、宗谅。宗谅生必先,明洪武中始迁县东六十里斩鱼桥。 菖蒲地房:始迁祖曰昌继公,系出玘公房庭坚公,庭坚曾孙曰朝汶,朝汶传九世至仕雄,生孟八,孟八生思熙,思熙生宗忠,宗忠生益元,益元明永乐中迁湘阴县北营田。益元生昌继,景泰中始迁县北五十里菖蒲地。 杨丝桥卓望山房:始迁祖曰荫富公,系出玘公房庭坚公。庭坚曾孙曰朝政,迁平江县,朝政生文卿。文卿生世凤。世凤生以师。以师生熠,熠生西园、东壁。西园生南极,南极生为仕。为仕生崇华,崇华生玉章。玉章生俊超,俊超生再诚。再诚生昌公,昌公生鸾公。鸾公生应明,应明生志贵、志棹。志贵生淋香、淋礼。淋香生文选,文选生仲典。仲典生金尚,金尚生添荣。添荣生兴阀,兴阀生汝义。 汝义生启进,启进生胜宗。胜宗生德龙、德虎。德龙公于雍正间迁杨丝桥百合坡。德虎公于乾隆元年迁湘阴县卓望山。 观音塘房:始迁祖曰桥公,系出玘公房庭坚公。庭坚公世居江西分宁双井,庭坚传四世至朝汶,宋末迁平江九峰。朝汶传六世至桥,明洪涝间举人,任江西饶州馀干县教谕,解组迁湖南长沙府湘荫县南乡樟树港观音塘。 理塘房:始迁祖曰明二郎公,系出玘公房庭坚公。庭坚公世居江西分宁双井,庭坚传五世至明二郎公,洪武初任潮州刺史,解组后,遂迁湖南永州府零陵县北乡理塘。 株树塘路口房:始迁祖曰受嵚公,系出玘公房庭坚公。庭坚生相,相生然。然生大琼。大琼生四圣,四圣生朝显。朝显生文依,文依生世启。世启生宇清,以清生煜。煜生受嵚,世居江西分宁县双井,明洪武十七年由高安堎上初迁浏阳北乡石大堡,继迁株树塘路口。 洋崖贯莊房:始迁祖曰中拔公,系出玘公房庭坚公。庭坚生相,相生羔。羔生奎、璧、联。联生希思,希思生黑。黑生国,国生博。博生明,明生金鸾、金凤、金鹤,世居江西卢陵县。明嘉靖中金鹤始迁新化县石马三都,金鹤生中拔、中官。中拔再迁安化常丰乡芙蓉山洋崖后迁贯莊。 柏树园房:始迁祖曰元瑞公,系出玘公房庭坚公。庭坚传五世至元瑞,居江西卢陵县,元至正中知襄州,因乱弃官偕弟才一等九人迁邵阳。元瑞始居柏树园。 《湖南黄氏初修世谱》(1878 年修)记载的黄庭坚派房还有很多,至此就不一一例举了。 (五)不同版本的黄庭坚上祖世系1、江西双井《黄氏宗谱》(民国三十年辛巳重修) 江夏双井吊图:香——宪——尚——圣——清盛——鼎——锡——汶——毗 ——镒——縈——浩——玘——瞻——元吉——中理——鏞——庶——庭坚。 2、《毗陵黄氏族谱》(光绪乙酉重修)、金华《黄氏家乘》 传承世系:香——琼——默——班——椿——稼——文典——博—一鳯—— 修——曖——光宠——衜——敖——度——仕高——绩——之毕——大邦—— 国正——[言亢]——定——伯鸿——天命——滔——徽——恺——元善——懿之——子瞻——玘——天祐——中理——湜——庶——廷坚。 3、《萧山埭上黄氏家谱》(光绪乙未重修) 传承世系:香——琼——点——琬——松寿——远——长文——期——积— —苾——居中——梦祥——铨——商英——沦——文——汝智——鞬——畦— —大正——辐——瑚——说(805)——亿——縈——浩——玘——瞻——元吉 ——中理——鏞——庶——庭坚。 4、江苏《月城黄氏宗谱》(民国六年丁未) 传承世系:香——琼——点——琬——紓——唯——嘉纳——吉蒙——芳— —晋卿——扆——道基——学祥——自益——蕙——元志——荣——愦——守 继——璋——大用——遞春——申——廷卿——邦泰——默——如意——绅— —彦云——瞻——玘——元吉——中理——湜——庶——庭坚。 由于黄庭坚七世祖以上失其譜,一部份族谱的传承世系上溯至黄香,乃至陆终或伯益,就出现了不同版本的上祖世系。
三、一点体会宋明以来的黄姓子孙在修谱过程中,为了弥补黄姓上祖世系的空白,煞费苦 心编出来的上祖世系,或系依据祖辈传说而录,或据各种野史中的遗文秩事杂编而成,往往互相矛盾,错误百出,形成不同的版本,绝非信史。《黃育字序》(黄庭坚撰):會稽黃渥與庭堅皆出於婺州之黃田,七世以上失其譜。现在各地的族谱中,黄庭坚上祖世系出现了不同的版本,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很难识别那一个版本是准确无误的。 经过多年的查考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黄縈后裔族谱都没有东晋黄峭的记载,曾经认东晋黄峭为上祖的暇公房黄天爵支派及黄庭坚之孙黄醮支派也已经否认东晋黄峭为其上祖了。东晋“黄峭,字肖山,娶官氏、吴氏、郑氏,俱封夫人, 生子二十一,因孙恩作乱遣子”的故事与唐末邵武黄峭的记载相似,只是二十一子的名字不同而矣。根据相关族谱记载,东晋黄峭只有第十七子朝端传下黄縈这一支,其他儿子完全没有。显而易见,不能用巧合来解读。因孙恩作乱遣子的东晋徐州刺史这个人可能有,但不可能是“娶官氏、吴氏、郑氏,生子二十一”的黄峭,也不可能是黄縈的上祖。由于历史年代久远,史料缺失,东晋黄峭的真实名字?娶妻姓氏?生子几何?谁是东晋黄峭之后?已经无从查考了。如果有人要认东晋黄峭为祖,应属于文化认同的范畴了。其实,很多族谱记载的远祖世系,未必是真实的血缘传承世系,或多或少都有文化认祖的因素存在。现在,全国各地的黄姓绝大多数都认江夏黄香为祖,难道黄香那个年代,只有黄香一人有后吗?非也!大多数属于文化认祖而矣。
参考文献: 1、《山谷集》 2、《中湘黄氏四修族谱》(1866 年修) 3、《黄氏宗谱》(1836 年修) 4、山谷派《江夏黄氏续修族谱》(1882 年修) 5、山谷派《黄氏族谱》(1898 年合修) 6、黄天爵支派《黄氏族谱》(1888 年重修) 7、《湖南黄氏世谱》(1878 年修) 8、《湖南黄氏祠馆纪略》(1891 年修) 9、《湘荫罗江黄氏谱》(1927 年雕刻) 10、《黄氏续修大成宗谱》(1938 年刊) 11、江西双井《黄氏宗谱》(民国三十年辛巳重修) 12、《毗陵黄氏族谱》(光绪乙酉重修) 13、金华《黄氏家乘》(民国癸未重修) 14、《萧山埭上黄氏家谱》(光绪乙未重修) 15、江苏《月城黄氏宗谱》(民国六年丁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者小结:历史上黄氏宗谱是有过统宗经历(中华民族统归炎黄子孙,黄姓八大郡望归统“江夏堂”(香公),闽粤黄氏统宗峭山公),不排除梅州刻本《江夏渊源》有统宗的可能,其实,很多族谱记载的远祖世系,未必是真实的血缘传承世系,或多或少都有文化认祖的因素存在。但这都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文化统宗,为了民族(宗族)团结和尊重先祖们的选择,“渊源探究”不必过于纠缠“正本清源”,应适可而止。
|